“在银行买个基金,一年亏10万,亏损比例高达40%!”
你没听错,亏了10万真金白银,
这可把杨先生(当事人)给气坏了,
“我给你们交了3000多块手续费,你们给我亏10万?”
一怒之下,就把银行告到了法院。
—来源裁判文书网
最近判决也下来了:
因银行销售部门未做好风险提示,需承担杨先生三成的损失责任。
也就是说杨先生仍需要承担近7万的损失。
我们常说:“投资有风险,理财需要谨慎”。
赚了大家皆大欢喜,
一旦亏了,哭的也只有消费者,
机构可不会少收一分钱手续费。
哎,估计杨先生后悔死了,
以为能安稳赚上一笔,没想到亏了这么多。
有买基金后悔的,有买股票后悔的,
那买了保险的,
尤其是这两年买了增额终寿、年金险此类储蓄型保险的,
他们会后悔了吗?
来听听真实的反馈!
一、真实反馈
我和老公都是银行人,生完孩子后想整理下家里的保险和理财产品,在打理自己的银行理财时发现,收益再好也都是短期的。我想到一个问题:如果考虑到降息问题,就算把时间拉长,其实收益并不乐观。
再加上,之前买的国债马上要到期了,而现行的利率也都一直在下降,经历挑选分析,最终定在了增额终寿上,每年将一部分短期理财的钱,挪到保单中,可以锁定长期接近3.5%的利益。想法虽好,但投保时被老公吐槽了,他是非常反对的,主要原因就是感觉不灵活、不好拿出来钱来。
不灵活、不好拿钱,其实只体现在保单前期,我们动用的资金本来就是长时间不用的,所以这些不是问题,等到十年、二十年以后,利益高了,想取就随便能取了。
听说现在3.5%的保险都没有了,还是挺庆幸的,上车早3年,离预期收益也近了3年时间。这两年理财产品也不保本了,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都降了不少,越发感觉自己的决定是明智的。
上半年,听说3.5%的保险都要下架,在详细了解过后,最终在最后一天上车了。
当时手里现金不多,只买了2万、3年交,当时想的也是这笔钱未来会长期用不上,就想给娃存起来,以后当成她的零花钱、教育金。
但国庆后被老公知道了,他也是反对的,说了两点我觉得也挺有道理:一是20年后哪怕达到12万,加上货币贬值,没必要搞这个;二是这钱万一急用也拿不出来。这是一位网友真实的分享,不过经过分析考量后,最终仍然决定继续持有。
第一:现在退保更不划算,而且在第6年就过了锁定期,所用时间并不长,到时候取也没有损失。
反正都有通胀,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、更稳健的方式处理呢?假如像上面杨先生的遭遇,本来想有个较高的收益,结果亏了40%,这可比通胀可怕多了。最后:本身就有长期不动的打算,还是刚才讲的,这并不是关键问题。
—来源网友的评论
不得不说,姜还是老的辣,稳健为主保险产品其实并不差。认为是自己能在基金股票中赚到大钱,结果却是十人九亏。从“期待赚到钱”,再到“回本就行”、“回到亏10%就赎回”,最后“受不了了,清仓清仓,再也不玩了”!
二、正确认识增额终寿
增额终寿会有一定的锁定期,在锁定期内如果强行取出,是有损失的。锁定期长短不一,一般趸交、3年、5年交的锁定期在5-10年之间;10年交的锁定期在10-15年之间。
我们父母那一辈收入虽低,但都能存下钱;而我们收入变高了,却变成了月月光。逛个商场几百没了、刷个短视频又几百没了、下几次馆子又几百没了...
太灵活说不定就自己用了,被别人借走了,甚至被骗走了。
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后,想要保本保息,只能选存款和国债了,所以,我们就一直在寻找能长期的、安全的、利益确定且不错的产品。
保单利益写入条款,属于未来一定可实现的,也不会受市场利率的影响。三、总结
1. 没上车的后悔的多,上车后悔的很少。
时间再也回不到7月31日之前了,买上3.5%产品的都偷着乐呢,哪有时间后悔。
当然没上车的,也没必要沮丧,其实现在的增额终寿,相比其他金融产品还是有一定优势,尤其是类增额终寿产品,IRR也能突破3.5%了。
又搞事!IRR超3.5%的类增额终寿,竟然还存在
2. 再提醒一下:储蓄型的保险,都有一定的锁定期,所以要安排好资金配置。
这笔资金最好要5-10年内用不到的。